蓝沙首页 >>> 文章 >>> 文字——不是神造的,但是神圣的
文字——不是神造的,但是神圣的
马振骋
几万年以来,人使用结绳、刻契、结珠、实物和图画等方法,去完成信息传递工作;但只是在建立了由符号或象征组成的体系,由此创造了文字以后,人的思想感情才能够表达得明确和丰富。
从美索不达米亚到黄河流域,从苏美尔楔形字、埃及圣书字、中国甲骨文,到复活节岛的木板符号,文字的发展本身就是令人心醉神迷的一篇传奇。有了文字,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亡盛衰才得以保存,也让诗歌、文艺、游戏天长地久地存在下去。
文字是文明的根基、人类的记忆。那么文字最初是怎么来的呢?我们的汉字,据古人的一种说法,是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黄帝是谁?介于神与人的一件象征,仓颉又是谁?“……龙颜侈侈,四目灵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更是象征中的象征。这说明汉字出身不凡。
远离中国几万里的埃及,也把文字看作是神创造的天赐之物。今人常称埃及象形文字,其实埃及人自称“圣书字”——神的文字,它不同于美索不达米亚更早创造的楔形字。楔形字几何形,呆板,抽象,而圣书字描绘实物的形状,人头,飞禽走兽,树木花草,富于诗意,充满生气,这点跟汉字有相似之处。若在讲授汉语第一课时,提到山、水、日、月、门、田等这些字的构成演变,没有一个学子不为之倾倒入迷。而埃及人进了圣殿神庙,面对神奇的符号肃然起敬,静思默想再加上虔诚、祈祷,达到天人合一,这或许有点夸张;而感情升华,就像在阅读伟大的诗篇,则是可以预期的。
人是聪明的,可以造神,凭着科学也可以把神还原到人。最初发现的文字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天书,但是学者依据那些初看微不足道,甚至相互矛盾的发现,探赜索隐,在扑朔迷离、诡异多变的古文字符号中,辨别出其中的模式和常数,从这里打开缺口去发现深藏其中的事理,解读了湮没了几千年的文献。
在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城大神庙的地址上,发现了最早期的泥版,上面的铭文谁都不识,破译后才知道写的是谷物的袋数和牲畜的头数。轰动国际考古界的乌鲁克泥版其实只是神庙的一本账簿。
从最初的账簿,到神与王的赞歌,逐渐发展为天地万物、奇思逸想的载体。我们依靠文字,世世代代,涓涓滴滴积累知识,保存文明;人人又把受之于上代的精神遗产,一脉相承传递下去,这使我们从穴居人慢慢成长,最后产生了孔子、达•芬奇、牛顿、莎士比亚、贝多芬、爱因斯坦……
从《文字与书写》这部书,回顾文字的创造与发展的神奇历史,不由想到文字虽不是神造的,但是神圣的,犹如我们说的粮食是神圣的,山水是神圣的,树木是神圣的,这都是人赖以生存的根本。我们在使用它们的时候,不要亵渎它们滥用它们,造成文字垃圾,毒害心灵,这是不是很重要呢?
版权所有 © 2002-2016 Mybluesan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