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沙首页  >>>   文章  >>>   谈《莎乐美论易卜生笔下的女性》

  
  
  

谈《阁楼里的女人:莎乐美论易卜生笔下的女性》

刘苇

    莎乐美是一位颇受争议的人物,她的某些行为举止以今天眼光来看依然不失先锋。人们至今对她生平事迹津津乐道,最突出的是她与当时社会精英人士之间的情感纠葛。在这一点上,她与前辈乔治·桑有一拼。两人都具有非凡的吸引力——决不仅仅只是容貌身姿,恐怕更突出的是她们非凡的心智和才情;两人都以“收藏名男人”闻名;并且都是创一代新风的女性主义者。

    而乔治·桑除了多彩的经历被人们传诵外,还有大量小说流传于世。虽然我们从莎乐美传记中获悉她也是一位著述颇丰的作家,涉及体裁比乔治·桑更为丰富:小说、传记、评论、心理学研究报告等。但人们还是愿意谈论她的生平,仿佛那些作品与她经历相比已然退色。至今人们对她名声的认识是她与尼采、里尔克、弗罗依德“亲密接触”而赢得的。无疑,这对于莎乐美来说较为不公;尽管她的经历的确精彩无比。造成这一印象原因,可能是我国一直没有出版她的作品——除了那部据说是为了遮掩事实故意写得晦涩迷离的回忆录之外。而今,《阁楼里的女人:莎乐美论易卜生笔下的女性》出版使得这一状况得以改变。

    莎乐美在此书中论述了易卜生六部戏剧——《玩偶之家》、《群鬼》、《野鸭》、《罗斯庄园》、《海上夫人》、《海达·高布尔》——中的女性形象,她以文学描述的手法,结合心理分析方法,以女性主义的独到视角进行阐发。

    也许人们对书中涉及易卜生这六部戏剧不十分了解。可能只对《玩偶之家》耳熟能详,知道鲁迅曾经写过那篇有名的《娜拉出走以后》的文章。但这并不妨碍阅读此书。因为莎乐美在书中花费大量笔墨描述她们的故事,她将易卜生提供给舞台上的戏剧重新在纸上演绎了一番,娓娓道来丝毫没有使易卜生戏剧逊色;同时还在其中掺入了她的感想、对她们反叛方式的解读、尤其是对她们行为动机的想像与揣摩,仿佛那才是一束真正投射在舞台深处的灯光,将人物内心隐秘的波动映显出来。经过她的调度,她笔下的舞台场景、灯光布置、道具、服饰都成了她们内心写照的象征。

    这些戏剧几乎都是探讨家庭、婚姻、情感危机中的男女关系,甚至包括乱伦中女性如何面对与选择的问题。莎乐美和鲁迅着眼点不同,她关注的不是那些女性命运的最终趋向。也不关注易卜生戏剧本身。而是关切她们的心灵、她们精神发展中呈现出来的新鲜意见,以及对看似稳固的男权进行嘲弄和冲击,仿佛她们就是现实中的人物。在书中,她私底下以自己行为、经历为模本去感受戏中角色,支持她们,赞美她们。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正是她写作此书的动机,隐晦地为自己行为进行曲折辩护。因为,她自己一生远比易卜生笔下女性更多姿多彩,也更不顾世俗戒律。

    富有意味的是在书的最后,她以寓言化的方式将六位女性以她们各自特殊性情比作阁楼中的不同禽鸟,她们振翅欲飞,都想要冲出家庭牢笼。莎乐美对其中的娜拉评论道:飞翔的姿态本身就是一切,哪怕就此坠地死亡也是值得,颇带着一种悲壮的色彩,“在模糊颤动的轮廓中,梦幻似地在它面前浮现了现实的图画……饥渴的眼睛正对着太阳搜寻,带着垂落的翅膀孤独地跌落在圣诞枯树中间的怨鬼堆里,谁能说处在这个梦境里的野鸭没有获得真正的解放呢?”

    此书据说是对易卜生戏剧中女性形象的唯一一部评论著作。在书中,莎乐美论述方式是奇特的,她暗中将那些女性现实与她个人经验联系起来,将理性剖析融合在感性叙事中,将真知灼见潜藏在对她们诗意化的描述里,细致周全地描绘她们内心曲折变化的过程。因此,与其说这是一部论文,不如说是一篇长长的散文,一份心理学报告。

    就作者而言,她自己就是那时代最有争议的知识女性,一个早就走出阁楼的女人,她的智慧和经历已使她成为自己笔下妇女的先驱,她明白女性在社会中追求理想的生活和情爱方式,需要逾越多大的障碍。书中蕴涵了她个人的体验和肺腑之言,她犹如她们的知心朋友,理解并指导她们的生活。就此而言,由莎乐美来论述她们再恰当不过。

版权所有 © 2002-2016 Mybluesand.com